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刻回答了当今世界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发展建设、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新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深刻回答了共产党如何长期执政问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遭遇“寒冬”,共产党执政遭受质疑,甚至有人宣称“历史已经终结”于资本主义。共产党如何长期执政,这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高超的政治智慧,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挽狂澜于既倒,实现管党治党从“宽松软”到“严紧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重点聚焦“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从根本上回答了党在新形势下如何经受“四大考验”,抵御“四种危险”,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是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成果,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对高校来说,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特别是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为国家培养一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思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刻回答了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改革发展建设的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贫穷是不是社会主义?”经过长期探索,我们得出了自己的答案: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当前,世界上还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经济转型困难、发展缓慢的困境,如何破解这个困局?他们将目光转向了中国。建国后,经过近70年的建设改革奋斗,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领导人民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十九大报告中还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为我国发展指明了新的历史方位;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指明了解决当代中国发展主要问题的根本着力点。这些都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当代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建设现代化的积极探索和宝贵经验,加以理论化、系统化,拓展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于学院来说,在办学治校、教书育人中,要主动适应国家和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自觉以新发展理念建设学校、管理学校,多出人才,多出成果,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为福建高质量发展,实现赶超战略,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多做贡献。
新思想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刻回答了人类社会如何发展进步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百年不遇的世界大变局中形成的。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突出,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人类共同威胁持续蔓延。“世界怎么了?”“应该怎么办?”全世界很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都在迷茫。在这一大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探索,努力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例如,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和世界各国发展结合起来,共享发展机遇,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前年大计,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于保障人类社会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新理念、新思想在很多方面回答了如何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风险挑战、如何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学院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一方面服务学校、建设学校发展学校,同时又要积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的科研合作,人才培养,吸纳国际留学生,特别是东南亚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为造福人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