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宣传

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政宣传 -> 理论学习 -> 正文

以重点牵引全面深化改革 ——三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发布日期:2013-11-28 点击数:7)

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北京11月15日电 有人这样形容快速发展的中国:“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表述尽管未必正确,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只有既目睹了发达城市的摩天大楼,也访问过贫困地区的茅屋陋室,才有可能全面了解一个复杂的发展中大国的基本国情。

和30多年前相比,今日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论平均,也已从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较大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乃至收入差距提醒我们,现在的小康还是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要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任务依然繁重,仍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全会作出的这一重要论断,深刻表明了党中央对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所面临问题的清醒认识,和未来发展关键环节的准确把握。发展是硬道理,经济是硬实力。没有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所奠定的雄厚物质基础,就没有今天的总体小康;没有继续以改革推动经济发展,就不会有明天的全面建成小康,也难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发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会产生新的问题。特别是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进一步改革面临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等诸多纷扰与挑战。如何应对时代挑战,回应人民关切,关系国家前途命运,关系执政基础稳固。

不发展问题和矛盾会越积越多,最终积重难返,导致改革前功尽弃;发展慢了也不行,错过解决问题的“窗口期”,让危机跑过改革,同样面临危险。值此改革勇涉险滩、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唯有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硬道理不放,重点以经济体制改革带动全方位改革,以更大经济成果筑牢科学发展的基座,就能从容面对任何风险挑战,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是“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两字之变,凸显我们党对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向着更加完善的目标迈出重要一步。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让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进一步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的作用,使“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各司其职、相得益彰,经济体制改革红利就能充分释放,形成牵引各领域、各方面改革的强大力量。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以经济体制改革率先破题的中国改革,必将以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的更大辉煌。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