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号下午3点,学院摩擦学研究所任志英副教授在机械楼北415为我院2017级研究生做题为“超精密加工光学镜片亚表面损伤机理研究”的学术报告。
此次学术报告旨在扩展同学们的视野,让同学们了解超精密加工光学镜片的发展及研究意义。
报告开始,任志英副教授以微纳米级的接触摩擦学、纳米级的润滑摩擦学、制动摩擦材料以及加工摩擦学的一些相关知识引出话题,使同学们对此产生极大的兴趣。接下来以我国国家中长期规划(2016-2020)十六项重大专项之一——惯性约束聚变点火工程所研制的激光装置“神光-Ⅳ”需要大量的光学元件,以及光学镜片的性质和性能及市场需求引出研究背景。并且讲述“光学镜片亚表面损伤机理”及现阶段研究用“压痕断裂力学”模型的近似处理及其不足之处来说明研究此课题的意义。任志英副教授表示国内外对于研抛加工中光学镜片亚表面损伤机理主要采用有限元法进行模拟,国内外学者在亚表面损伤数值建模方面的研究比较全面也较为深入,但不管是静态接触还是动态接触的模拟、三维还是二维模型,对模型都进行了简化,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对磨粒角度和光学镜片接触表面的简化。紧随其后,任志英副教授对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着重讲解。主要内容以脆性材料强度准则理论引出接触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分析;对加工工艺参数进行变量控制,通过观测动态接触过程的应力分析和亚表面损伤深度及空穴深度等随速度的变化情况,探究磨粒锐角度的改变对亚表面损伤的影响分析。并且,粗糙表面微凸体、滚动接触也会对亚表面损伤产生很大的影响。最后,任志英副教授进行了总结:通过建立磨粒与光学镜片相邻微凸体间的研磨接触数学模型,动态仿真并分析发现,随着剪切强度的增强,磨粒与光学元件表面接触界面间的摩擦系数将减小,且分形磨粒对亚表面损伤的影响要大于球形磨粒,这都说明了研究游离分形磨粒滚动接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为更加深刻了解滚动接触过程的摩擦机理提供了借鉴意义。对存在的二次磨损和磨屑对摩擦接触过程的影响提出展望。
任志英副教授通过生动讲解超精密加工光学镜片的研究背景、意义、内容以及展望使同学们对于光学元件的制造技术更加了解。最后,任志英老师强调研究生要进行文献学习,合理管理时间,并且需要适当的运动,劳逸结合。并表示希望研究生生活能过的丰富多彩,在三年研究生生活结束时学有所获。